在跌宕的检察故事中看到了法治的力量和温度
——30余名业内外代表热议电视剧《人民检察官》
真实案例改编、真实场地拍摄、聚焦社会热点……连日来,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的电视剧《人民检察官》,以独到的艺术魅力征服了观众,成为热议的“头条新闻”。9月13日,影视艺术专家、检察影视艺术人才、社区干部群众、检察英模和《人民检察官》创作人员等30余名业内外代表齐聚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畅谈《人民检察官》观影感受,共议检察文艺、法治文化繁荣发展之策。
“最近,经常有人问我,你们院为什么想起拍这样一部电视剧?总的来说,基于‘唱响时代主旋律、践行庄重诺言、实现共同梦想、激发队伍活力、树立良好形象’这五点初衷……”座谈会上,作为电视剧主创人员,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政治部主任高凯与大家分享了创作《人民检察官》的初衷。
监督纠正冤假错案,检察机关立场鲜明、态度坚决;海外追逃,警示腐败分子国外不是避罪天堂;办理涉毒案,警示青少年珍惜生命、远离毒品……座谈会上,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地区紫芳园社区党委书记郭建东、退休女教师胡琪媛都表示,《人民检察官》的播出,不仅有利于塑造宣传新时期检察官良好形象,弘扬法治理念、法治精神,也成了人民群众了解检察工作的重要窗口。
“《人民检察官》为老百姓讲检察好故事,展现了人民检察官职业精神与责任担当,彰显了法治的力量和温度。”江苏省镇江市检察官文联主席董新建认为,在剧中,方大庆查办职务犯罪案件中受到不法分子恐吓毫不畏惧,夏静茹为查清王顺冤案面对层层压力坚持原则,体现出检察官维护法律尊严的“硬气”。同时,大雨中,方大庆不顾自己淋湿,为犯罪嫌疑人家属打伞,夏静茹带着玩具和食品探望犯罪嫌疑人年幼儿子等情节,又展现了检察官充满温情的一面,让观众触摸到了法治的温度。
《人民检察官》受到观众推崇,重要原因在于剧情“真”。其中,扣人心弦的王顺冤错案,便改编自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审查逮捕部副主任王静所办理的一起真实案件。
作为检察新兵,北京市检察院第二分院反渎局谢坤、刑事执行检察部韩晓洁认为,《人民检察官》对于新人快速融入检察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自己会以检察官前辈为榜样,坚定法治信仰。
《人民检察官》的创作,是检察文化建设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座谈会上,多位代表就加强检察文化建设特别是推动检察影视创作繁荣发展建言献策。
“对于检察文化建设来说,影视创作的富矿就是检察机关司法办案的生动实践。”河北省承德市检察官文联主席戴俊卿认为,检察题材影视创作要突出检察特色,善于在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检察监督活动中挖掘素材,以优秀典型检察官为原型,以真实案例为基础,进行提炼创作。
辽宁省检察官文联副秘书长李玉娇心系《人民检察官》,因工作忙未能参会,也向会议递交了自己的书面发言。她认为,新时期迫切需要一批具有领军水平和国家气质的检察题材影视精品出现。
作为一名影视教育工作者和文艺创作者,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郑月认为,《人民检察官》以真实案例为基础,在检察业务表现上具有历史背景纵深,对检察理念的传播与检察业务细节的呈现饱满有力。
“一个作品的质感取决于能引发共鸣的生活情境、丰富的情感表达、富有哲理的回音。这是接下来检察影视作品需要努力的地方。”郑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