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所罗门群岛外长正式签署两国建交联合公报,至此,已经有179个国家与中国建交。回溯新中国外交历史,展示在眼前的是一道艰难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道路。这条道路上,有惊心动魄的风云激荡,也有动人心弦的温暖阳光,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生死考验,也有“有志者,事竟成”的国际美谈,有众所周知的大事件,也有鲜为人知的小故事。
由华策影视、安徽广电五星东方、北京天润大美联合出品的电视剧《外交风云》就仿佛带领观众回到了真实外交历史的现场,看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第一代外交家们的职业状态与生活形态。该剧立足史实,揭秘新中国如何在风云激荡的国际环境中突破层层封锁、站稳脚跟,在北京卫视、广东卫视播出后便以新鲜的外交题材和揭秘、悬疑、热血等多重元素赢得了良好口碑,收视率也不断攀升。
强节奏高立意 激燃年轻一代
无论是从外交题材、演员阵容,还是大场景、小细节,《外交风云》都经受住了观众的考验,更赢得了全年龄层观众的喜爱。尤其是年轻观众,追剧热情日益高涨,以他们的话来说,《外交风云》节奏明快、剧情高燃、立意高深,人物也刻画得有血有肉,颇具“好莱坞大片质感”。
该剧开篇便以新中国收缴美国驻沈阳总领事馆电台、炮击英国“紫石英号”战舰等“霸气”事件,点燃气氛,也点燃了观众的情绪,“很强势”、“很霸气”、“我为中国自豪”等弹幕一一刷过。战争场面也很恢弘,每当胜利的号角响起时,观众都“看得热泪盈眶”。在这些弹幕中,也不乏表明年龄的95后、00后观众,可见《外交风云》在年轻群体中引起了强烈反响,更难能可贵的是,该剧也激发了年轻一代强烈的爱国情怀。
优化艺术表达 激活历史温度
如何在历史真实性的基础上,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在忠实历史与艺术虚构之间寻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使厚重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借助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真正发挥弘扬传统、昭示现实、娱乐大众的作用,《外交风云》做出了有益探索。
编剧马继红在创作时以“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手法,以求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平衡。在内容的表现上,《外交风云》不仅揭秘了新中国外交的破冰之旅,更展示了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新中国外交家为维护中华民族的主权完整与对手展开的博弈,增强了戏剧冲突性。毛泽东访苏期间,斯大林以种种理由拒绝见面,毛泽东以退为进静待消息,再以记者招待会制造舆论,使得斯大林改变了态度,该剧则真实又生动地再现了那段历史。此外,以毛泽东为首的共和国领袖们之间的互动也十分“有趣、有爱、有温度”,在刘少奇访苏回国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聚餐谈话的内容中不仅有国家外交大事,也有周恩来不吃辣椒这样的“小事”,让观众感到“十分温馨”。
回望历史,立足当下时代,《外交风云》不仅为当代观众打开了一扇通往历史的大门,更通过强大的感染力和共情力让观众触摸到历史的温度,与油然而生的敬意,从而感知外交精神,激发出强烈的爱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