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网剧“出海”,被美国流媒体巨头奈飞买下海外发行权的《白夜追凶》,未来将在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成为首部通过正式渠道在海外大范围落地的国产网剧;一批知名导演加入网剧制作阵营,网络剧集与电视剧之间影响力的差距正在缩小……这些信息传递出的是,网剧开始走进“精耕”时代。

网剧“精耕”本是件好事,但当下鲜有剧集盈利的现实却又让人高兴不起来。而且,若任由这样的局面持续下去,“精耕”也就失去了动力,再无深入下去的可能。所以,在已经取得良好开端的基础上,网剧“精耕”还要多几个加分项。

在生产流程上加分。一个运转良好的行业,必定是好的企业和产品得到更高的收益、不好的企业和产品退出所在的市场,网络剧生产制作亦是如此。如今的观众早已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过于抖机灵、段子化等流于表面快感、忽视真正内涵的“快消影视”,无法戳中真正的人心。所以,就呼唤对内容创作本体的回归——该长就长、该短就短,有明星可以、无明星也行;同时要求对视听艺术特征的遵循:把握从文字变成影像涉及的诸多环节、匹配适合的人才做出专业的画面和声音体验。最近的一则消息,也再次明确了要在生产流程上加分的方向。优酷、爱奇艺不约而同地提高了片方的网剧分账,增加了“会员观看时长”等评价维度,进一步抬高了优质内容提供方的收入,引导片方在认真打磨剧本、找好主创团队、专业流程化把控上下功夫。

在播出方式上加分。我国网剧发展之初,注重用户体验被认为是相较于电视剧来说的最大优势。有人预见,不久的将来,网剧受众不仅能通过评论、弹幕交流,还可以借助在欧美日韩已经相对成熟的“边拍边播”的周播模式,实现更深层次的互动,影响故事走向和人物命运的设计。然而,几年过去了,我国大多数网剧虽然确实采用了周播制,却也只是在播出周期上做到了以周为单位上线新剧集。究其原因,或许是按照周播模式拍摄制作周期较长、一些想捞快钱的从业者没有那份耐心,或许是以“星期”为单位创作拍摄能力要求较高、现有影视人才队伍尚需学习与磨合。总之,还有很多提升空间。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一味照搬,而是要在提升的过程中探索出更适合增强用户体验的我们自己的模式。

在生态体系上加分。从最初单纯以网络剧集的方式呈现,到如今“影漫游联动”,我们已然在打造IP上做出了诸多尝试,不仅可以为网剧带来其他领域的核心用户,后续的全产业链开发,也让网剧端口长期投资有了在其他端口盈利的可能。只是,在推进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选择,每个选择都会把好不容易培植的IP带到不同的路上,所以必须通盘谋划、谨慎出手。

网剧的未来有很多种可能,但无论哪一种,“精耕”都是必然的方向。方向比速度更重要,因为跑得快并不见得跑得准。既然明确了最重要的方向,接下来要做的,自然是在不断“精耕”的路上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