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7年的中国电影市场陷入窘境;而在大银幕产业消沉的2017年,反倒是小荧屏体现出了别具一格的创造力和活力。

 

网剧正成为当下中国文化中最主流的现象之一

网剧正成为当下中国文化中最主流的现象之一

即使从整个历史的维度来看的话,2017年的电视剧也充满了让人惊叹与沉醉的气质。

这一年,在观众们翘首期盼将近三十年后,第三季《双峰》(Twin Peaks)终于降临,姗姗来迟的大卫·林奇作品再次不出意外地收获了人们的顶礼膜拜。

而另一个大卫,大卫·芬奇参与制作的罪案题材剧集《心灵猎人》(Mindhunter)也让观众由衷发出了“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的喟叹;当然,还有《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The Marvelous Mrs. Maisel)这样充满着趣味、女性自立精神的优秀剧集。

当我们把视野返回中国的话,在过去一年的中国电视剧市场上,我们隐约嗅到了一丝吊诡的气味。

2017年的中国电影市场面临着几乎同样的窘境,与整个行业作品平均口碑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相伴的是,票房增长势头的衰落。在经历了最近几年电影产业高歌猛进的发展势头之后,人们忽然发现,原来中国电影的质量并没有随之水涨船高,反而在资本的虚火下越发虚弱。

在大银幕产业消沉的2017年,反倒是小荧屏体现出了别具一格的创造力和活力。

现实主义题材的《人民的名义》和罪案题材的《无证之罪》、《白夜追凶》等剧集成为一整年最让中国观众津津乐道的电视剧。

当大银幕上的虚构和盛世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口味兴趣时,人们坚定地用实际行动告诉整个市场什么才真正是大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

在即将过去的2017年,网剧的火热成了最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从某种角度来看,我们甚至可以将传统电视台出现雪崩式下滑的2017年看作是中国式网剧的元年。

在“文娱价值官”的一次沙龙上,《战国》、《消失的子弹》等剧作的制片人宗珊针对过去一整年中国式网剧的火热总结出了若干规律,从一个资深从业者的角度梳理了其创作投资的逻辑。

什么是中国式网剧?

不妨看看 Netflix 的例子。在2016年,Netflix 推出了以漫才艺人为主题的现实主义剧集《火花》,这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日剧甫一问世便受到了人们的热烈好评。

如果要让中国语境下的读者理解这部剧集,大概就相当于讲了一个两个小场相声演员努力奋斗最终却依然一事无成的故事。事实上,这是一部和人们以往印象中的日剧截然不同的剧集,没有任何浮夸和刻意温馨的地方,这只是一部充满着电影质感的写实剧集。

我不厌其烦地提到了“写实”与“现实”,是因为在中国式的网剧中,实际上这恰恰是最稀缺最被漠视的元素。

所谓中国式网剧,即是根植于互联网模式,依托互联网化的资本与 IP 运作模式和发行渠道,从根本上几乎完全瓦解了传统电视台和电视剧的经典范式的文化商品。

可是,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如果说互联网是根基于现实的赛博投射的话,我们却在中国式网剧中看到对现实的背叛,无论是题材还是在叙事方式上,我们注意到,中国式网剧几近构架了一个完全架空的世界。

在中国式网剧营造的世界里,我们几乎看不到任何关于对现实的反馈和互动,我们只能看到魔幻、奇幻、古装和宫斗,所有的角色和故事全都发生在和当代观众、现实乃至互联网十万八千里远的某个真空地带。

如果说中国式网剧上述这些特质是满足或迎合了观众——或者更精确地说,是中国互联网用户——摆脱现实的内在诉求的话,按照怎样的观众造就怎样的作品来推论的话,那么,这就意味着,中国观众或互联网用户已经丧失了对现实的关心。

于是,我们最后只会得出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结论:中国的互联网和现实,实际上已经割裂成两个近乎没有任何关联的平行空间。

在中国式网剧及其观众身上,我们观察到强烈的对立。

一方面,观众津津乐道并对盛行的网剧及其成功因素乐此不疲,现实、写实以及真实性似乎已经完全被互联网消费主义完全消弭;但是另一方面,他们却又严肃认真地对其中演员、剧情乃至布景的技术漏洞进行挖掘和批判。

矛盾在于,当观众和市场已经决定舍弃掉现实和写实的同事,自然而然地也就同时舍弃掉了叙事、制作的现实传统和规制。

事实上,最让我们在意和担忧的是不是中国式网剧中现实性的匮乏和流失,而是,这种由受众反馈至制作者的文艺生产方式的革命意味着,观众已经主动割舍了现实和互联网之间的关系。

无论是从文艺还是政治现实的角度来看,这无疑都是相当危险的。(本文首发钛媒体,作者/胡勇)

以下是演讲全文,经钛媒体编辑:

我最早是一个文娱的记者,那时候,整个文娱大环境跟现在不太一样。

整个电影行业只有两家公司可以采访,一个是中国电影集团,现在已经A股上市了;还有一个是当时的北京市电影公司,当时中国的影视行业的民营公司非常少,资源基本上都垄断在国有企业手里面。

现在我的身份不仅是总制片人,更多的是出品人,所以跟资本这边行业的人打交道也会比较多。很多人其实对文娱行业的项目有非常非常高的热情和激情,也很想奋不顾身地投入到影视行业当中,因为毕竟这个行业太具有吸引力了。

但是我遇到的大多数的行外投资人能坚持守在这个行业里面的并不多,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刚投了一个项目之后就变成了一本胶片或者是几盘带子,血本无归。其实他们给我的反馈就是说你们这个行业水太深或者你们文娱圈的人太复杂的。

我自己在经历了十多年行业里面的摸爬滚打之后,还是有很大一部分的经验是可以总结的。

比如像《战狼2》和去年的《夏洛特烦恼》等所谓的票房黑马,其实都不在我们的预期当中,它的成功有天时地利人和很多种的因素在。这些案例只能作为个案去参考,绝对不能作为一个普遍的一个现象去研究。

现在电视剧的圈尤其是近一年有很大的一个变化,大家发现电视剧和网剧的概念已经趋于模糊掉了,我先简单说一下现在两个大的趋势。

电视剧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趋势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做了一个电视剧之后,只能卖两个卫星,所以这决定了你电视剧投入之后,只能从两家卫视回收投资款。现在受到整个视频网站的压力,国有体制的电视台他们的头部剧的价格的压力是非常非常大的。

纯电视剧是在缓慢下降的,另外有一个特别惊人的一个数字,近80%现在二三线的卫视已经是零收视了,所以大家已经能够看到电视台这边向下走的趋势,这个趋势越来越明显,2016年还较2015年减少了61部电视剧的产量。

卫视招商的大幅缩水,是整个今年最普遍的现象。

最近大家都有看过《白夜追凶》、《无证之罪》火得一塌糊涂,现在网剧整个格局其实已经不像我从业的时候是一种很LOW的状态。

今年上半年整个网剧的播剧总计是在241部,新增剧是185部,总播放量已经达到了580亿,相较于2016年上半年的播放量翻了近5倍。这个数量跟电视剧相比来讲的话,差距已经拉开了。

其实我特别想跟现在一些非行业的从业者说一说现在电视剧是什么样的状况:

第一,电视剧在创作的题材上局限性非常大。

第二因为电视剧有一个特别客观的限制,就是它是限性排播,每天按照时间线里走,所以可以容纳的容量是非常有限的。

第三就是它的回款慢、周期长。

做过电视剧投资或者做过制片人行业的都会有同感,它的坏账也是非常多的。比如刚才我说的你卖了二三线卫视,很多人跟我报投资方案的时候,我能看到加上二三线的卫视回来之后感觉这个戏赚了。但是基本上我现在不把二三线卫视回收算在我的发行款里面,为什么?因为我根本拿不到。

我只会看两星和加一个平台的回收,如果能够打平甚至能够赚钱的话,我才觉得这个项目值得投资,这是一个最基本投资的心理。现在电视台广告也被网站分流越来越大,如果广告招不上来的话,它的尾款一定会拖着你。

电视剧受政策影响不确定因素太多,比如说《如懿传》和《赢天下》,抱歉地告诉大家,两个戏还没有通过审查。

《如懿传》是小三上位,可能广电总局对这种题材是很敏感的。还有一个,《如懿传》其实是90集的一个份量,比如一个电视台一年只能播700集的电视剧的话,归到古装剧里面可能也就是100集左右。所以《如懿传》就占了你90集,基本上电视台一年就这一部了,剩下的拼拼凑凑。

从出品人的角度来讲,我只看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和东方卫视。大家可以看到整个现在电视台的情况是被网剧包括视频网站打压得非常厉害。

我现在一开始做一个戏的时候,就要马上分清楚,我对位对的是网站还是电视台?

现在网剧是创作空间更大的,因为它是立体式排播,所以不同的频道可以消化很多的网剧。它回款周期相对来讲比卫视要快一些。而且,它的审查制度相对比较宽松,现在基本上不用立项,都是由网站自己报送,当然今年又发布了更严格的网络剧得更严格的禁令,但是总体来讲它还是比电视台要好一些。另外就是它市场自由度比较高,你可以调动的资源比较多一些。

大家已经能够看到,电视台和视频网站这边的受众已经非常非常两极分化了。

网剧一边是极度年轻化,非常具有有消费潜力,容易受媒介的影响,因为他们愿意尝试新鲜事物,所以愿意看更多的比较新鲜的一些类型和题材。另一边就是电视台,你可以看到它的广告都是柴米油盐、洗衣粉,都是大妈喜欢的日常生活用品。

所以现在我得出了一个什么结论呢?

网台同步或者说是纯网剧已经是现在的一个必然趋势了,尽管广电总局几次下文,但是现在已经抵挡不住这样的一个压力。另外网剧的投资潜力空间其实更加开阔,大卡司+大IP+电影制作已经是整个超级网剧的大势所趋了。

所以我总结出来新时代对项目投资人的几点要求:

第一,把握最新的政策导向。

现在现实题材的电影、电视剧比较吃香,就是为了抗击古装剧。另外能看到,限古令其实是鼓励历史正剧的创作。

前一阵因为《人民的名义》播出,湖南卫视的台长下马了,所以现在湖南卫视的日子并不是很好过,它现在极力的把自己往红色的方向去扭转。

还有各一线卫视青春偶像剧播放量不得超过自己所播电视剧的10%,这也是一个风向标,是在限制小鲜肉。

第二,要了解市场最新的走向和受众的喜好。

你作为投资人你要了解观众是谁?观众喜欢什么?说对发行方向和产品方向的一个认知是挺重要的。

如果你策划、创作、制作与营销都好的话,你不用去拉资本,资本会追着你跑。《我的前半生》为什么火得一塌糊涂?这种能引起观众共鸣的题材一定是策划先行的,一定是很懂市场的人才会策划出这样一些作品

IP的投资误区其实很多了,比如像《三体》到现在还在难产状态中,是因为整个中国不具备容纳这种超级大科幻片的市场,另外它的产业链极度得不完善。最尴尬的一点,无论是从特效还是从美术、造型、想象力空间,整个中国从业者都是跟不上的。

我建议,如果明年真得想投电视剧的话,只投两个方面:第一主旋律,因为明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所以有大量的献礼片;第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以创业剧和励志都可以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