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网剧行业,是不是有些像几年前的电影市场?在采访平台、电影公司、网剧团队的过程中,这个问题总是会忽然出现。

一批爆款的出现,让外界看到了行业的商机,之后,资本蜂拥而至。商人们看到了头部内容盈利,却忽视了大多数内容不佳的市场表现。

“现在市场的这个阶段,特别像2013-2014年的电影市场。”一位网剧导演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们从没想过,中国电影突飞猛进的背后,是银幕数量的快速增加。在一个人口基数如此大的国家,屏多了,票房增高是必然的。”

网剧同样如此。

一位在网剧领域颇有成就的导演去台湾,聊起网剧的播放量,对方告诉他,“我们有个剧特别厉害,订购量破了百万!”

“百万?”他吃了一惊,默默在心里嘀咕,这在大陆算什么啊。

的确,播放量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与人口红利直接相关。动辄百亿的播放量,连Netflix和HBO听到都觉得不可思议,需要反复确认。

人口红利给国内的网剧生长提供了全世界最好的土壤。曾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网剧可能是唯一能赶超海外的文本形态。

的确,经过三年的发展,网剧成为了目前最热门的行业之一,国内最顶尖的内容制作资源都对其虎视眈眈,并尝试介入其中,分得一杯羹。

泡沫也如约而至。

从目前的内容生产者来看,除了一些电视剧行业的正规军和新加入的电影导演,大部分生产者都入行不久。他们面对的,是几年里快速飞涨的采购价。对于新生团队而言,过早地被资本吹捧,势必会带来一些弊端。

三年时间里,国内出现了数十家影视创业公司,短短几年时间,公司的估值达到十亿的不在少数,甚至出现了估值数字的暗自攀比。

相比公司数量和估值数字,三年来真正成为爆款的网剧,却显得有些孤独。尽管今年爆款的数量在增多,但投身其中的团队和资本数量更多。

这背后的原因很多。平台的竞争也功不可没。

处于抢占话语权的最重要阶段,不管是三大平台,还是二梯队阵营,都对内容有着强烈的需求。同一部网剧在面临多家竞争的局面时,议价权自然强了起来,版权价格也就越来越高。

这不仅体现在网剧,网台联播的版权剧也是如此。前段时间热播的某古装剧,其网络播映权价格甚至是电视台的5倍之多。

版权价格的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平台的焦虑。尽管处于抢占市场阶段,但平台也不得不考虑性价比。不堪重负的平台,纷纷在今年加大了自制剧投入。

问题也随之而来。除了加大资金投入,如何提高自制水准?没有人才储备的平台在试水阶段,也感到了无力,承认效果不如预期,最终依旧要与头部资源合作。

反观电影行业,票房大盘增长带来了资本,几年下来,大部分资本赔钱撤离。几年里产生的泡沫和后遗症需要用更长的时间消化。网剧市场会重蹈覆辙吗?